广西日报头版头条|北海这40年
“咸田港把十里银滩断开了,若是长此下去,银滩终会消失,岸线生态平衡也将岌岌可危。”谈起当年的咸田港★★★,北海银滩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洁还有些★“意难平”。
是什么让偏隅祖国南疆、北部湾畔的北海市发生如此巨变★?时间回溯到1984年。
2023年,北海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49个★★,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96%。
近年来,北海着力打造宜业、宜学、宜养★★★、宜居之城,投入40亿元新建、改扩建4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投入28亿元改造提升公立医院6家;投入18亿元改造背街小巷2266条、★“三无★”小区626个、老旧小区1015个;建设15个口袋公园★★★、18公里城市绿道,把★“民所盼”变为了“民所赞”。
然而,超常规的发展并未持续多久★,1993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北海房地产陷入低潮,但这也给北海的建设者们带来更成熟的思考★:北海作为大西南的出海口★★,如何建设好★,持续发展好★★,这才是首要的。
“40年的发展,北海已形成现代特色千亿文旅产业集群,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局长李才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我们将充分挖掘旅游、文化、体育产业的潜力★★★,全力将北海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一个一个“当下”走向前★,成就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广西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间,多少★★★“当下★★”值得人们铭记★★★。向前进发★★,无数个“当下”正考验着我们★★★。
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合湛铁路,是连接东西部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也是北海交通建设蓄力已久的重磅项目★★。
向海工业集群的崛起,除了北海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外,还在于北海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面对大西南需要出海口的强劲外力★★,面对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北海下定决心★★,全力建港。
如今,北海的营商环境成为金字招牌,以“软实力”增强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让投资者心向往之。
2019年,北海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在自然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3亿元★★,修复沙滩岸线公里,退堤★★★、退陆还海面积3.76万平方米……东西两片沙滩岸线重新连成一片★★★。
1984年,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北海面临抉择★★:当下怎么干?路,总会闯出来。
当今之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敞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抢占新赛道★★,北海还瞄准了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并引进联合飞机★★★、银河无人机等项目。今年9月23日★,全国首个海上无人机研发生产试飞中心落户北海★★。
越是志存高远,越要谋准★★★“当下★”的事;越想行稳致远★,越须走好“当下★★”的路。
一时间,大量资金、人才涌入北海★★。据统计,1992年进入北海的国内外房地产公司达到371家,1993年底增至1306家,注册资金74亿元。北海房地产继深圳、海南之后,成为全国的投资热点之一。
1992年初★,南方谈线月,中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
1984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开放建设北海市的规划报告的批复,北海着重推进城市道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二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周边村民将沙滩挖开改造为渔港★,致使沙滩萎缩,垃圾、油污遍地★★★。
上世纪90年代,面对经济转型阵痛★,北海人在思考:当下怎么办?招★,总能找出来。
在滕尚光的回忆中,40年前的北海,市区道路很小也很少★★,基本都是黄泥路,只有一个红绿灯,一个交通岗,出门主要靠步行或自行车。
全面治理后的银滩,提档升级步伐加快。2023年,银滩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银滩海湾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很有意境,现代感十足,每一帧都是大片,北海的变化真是超出我的想象。★”已多年未到北海的陈林啧啧称叹。
40年前的北海★,承担着作为大西南出海口的重要使命,踏上新程★;今日的北海,当好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与窗口★,重担在肩★★★。
自北向南穿过市区汇入银滩的冯家江,是北海的城市绿肺,也是贯通北海城区与北部湾海域的生态绿廊。经过投资近25亿元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如今两岸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海把文化北海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铸魂工程常抓不懈,从2019年起,连续5年举办“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不断释放文化的巨大潜能★★。
40年来,北海港不断扩容提质,码头泊位不断增加。至今★★,北海港域建成生产性泊位71个,全市万吨级以上泊位发展到20个★★,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5300.6万吨★★★。
★★★“40年弹指一挥间★★★,现在北海已经成长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滨海都市。我觉得★,北海就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生动案例、一个生动的缩影。”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杨学明对北海的开放发展有着深入的研究★★。
“合湛铁路将推动北海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斌施说起未来的交通发展很振奋,“铁路建成后,将构建起更为立体的交通运输体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北海的发展优势将更加凸显。”
“白浪逐风翻细雪,金阳照水起轻烟。”今年国庆期间,十里银滩让游客周可流连忘返。
掠过海面的风,卷起千层浪。陈林操控的无人机越飞越高,镜头下的北海,犹如一艘起锚扬帆的巨轮,“北海★★,我相信你一定会乘风破浪★★★,加速前行★★!”
在城市建设中★,北海深入贯彻落实习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将有限财力最大程度用于民生事业★★,稳稳托住了民心。
“除了看好北海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落户的重要原因。★★”该公司副总经理黄磊表示★★★。
“北海这40年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北海成为了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也可以看出国家当时做出这样的决策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北海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所以这些年来我们都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个‘牛鼻子’毫不松懈。”蔡锦军表示,要抓住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争取把北海建设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以前可没有这样的美景★,人不仅可以随意进出公园,水牛、鸡鸭也偷跑进林间觅食,导致这里的红树林很稀疏。★”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监测部部长邓秋香回忆过往★★,痛心不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海深刻领悟习生态文明思想★★★,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围绕习三次亲临广西视察★,特别是2017年视察北海时提出的“打造好向海经济★★”等重要指示★★★,北海加快了扩大开放的步伐。
北海“涨潮★★”了,似乎连海水都变得炙热起来★★。有舆论称★★:1992年是中国北海年。
摄影师陈林在海边操作无人机★★★,北部湾一号裙楼★★★、高德大桥、海上观光栈道等标志性建筑与海水沙滩交相辉映,一幅多彩的城市画卷在镜头下徐徐展开。
随着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北海收获了诸多荣誉称号:“十大旅游向往之城”“中国十大秀美城市”“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名城★”“中国避寒宜居地★★”“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等。
被誉为“北海最美滨海大道★”的廉州湾大道总长55公里★,项目总投资75亿元,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北钦防沿海三市的交通要道★★、产业通道、景观大道。
★★“看,布氏鲸来了!”今年国庆期间,★★★“鲸现涠洲★”奇观刷爆朋友圈★★★,引得无数游客纷纷赴岛观鲸★★★。北海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布氏鲸的出现,意味着北海近岸海域的生态持续向好★★。据不完全统计★★★,涠洲岛海域已发现并识别布氏鲸超60头。
毕竟,1984年,石头埠码头是北海港唯一的码头,只有零星船只停靠,装卸一些从越南运来的煤和矿产品、散货等★★★。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北海的发展备受瞩目★。
40年的沧海航行中,北海,这座城市坚持以开放的眼光眺望前路、修正坐标,在创新求变中完成了一次次令人惊叹的能级跃迁★★★。一大批标志性改革成果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至2023年★,北海营商环境建设连续6年在广西排名第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倍。
银滩享有“天下第一滩”美誉,早在2000年便获评为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北海大力推进港口码头建设,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目前北海万吨级以上泊位发展到20个★★,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5300.6万吨。冯国庆 摄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向海图强,在40年的沧桑巨变中,北海演绎了哪些深刻的改革故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海又将如何高水平扩大开放?
沿江南下,记者走进国际重要湿地——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许是脚步微重★★★,惊起一群正在栖息的白鹭,在红树林枝头翩跹起舞★。
如今,北海重点打造了包括绿色化工、能源、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纸业★、不锈钢以及海工装备制造★、生态铝的“6+2”向海工业集群★,在建和已投产的百亿级项目21个★。
近年来★★★,北海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软实力★★”和“硬实力★★”,不断放大叠加效应,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1993年,北海全市工业总产值为42.48亿元★★,2012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16年突破2000亿元……
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北海连续实施对红树林的保护修复,如今,滨海湿地公园已成为鸟类的乐园,数百种滩涂生物在此自由觅食★,恣意生长。
北海市市长李莉介绍,金风科技★★★、中车装备、蓝水海工★★★、天顺风能等强优企业相继落地北海★★★,北海正加快打造千亿级风电零碳产业集群,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加快北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40年前★★,从岛上乘船到市区需要六七个小时,而且船不是每天都有,十分不便;现在★★,航程只需一个多小时!”海岛的变迁,让在岛上生活了70多年的钟观保老人颇为激动★★,“这里的变化翻天覆地,越来越美!”
★★★“40年前的北海像个小渔村,如今,北海变成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滕尚光倍感欣慰★★★。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40年来★★★,北海以改革破局,以开放开路,以做好“当下★★”通未来;新的★★★“当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成为北海★★、全区乃至全国的重大课题★★★。
感同身受的,还有广西惠科科技有限公司政企事务部经理钟丽萍★:“多亏了专班人员的帮助★★★,惠科电子新增的300万台电视机项目从确定到产品下线天。”
北港新材料公司每年可生产340万吨不锈钢板坯、300万吨热轧板卷、300万吨固溶板卷、120万吨冷轧板卷和3万吨BA板卷★。
“近年来,北海积极推进廉州湾大道、向海大道、海洋大道★★、冯家江大桥、西村港大桥等战略性通道建设★,城市未来的发展将有更广阔的空间。”北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铭辉津津乐道城市的发展远景。
可喜的是,北海在开放平台方面已打开了新局面:北海出口加工区升格为北海综合保税区★★、北海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等一系列政策平台……
(调研组成员:记者 徐波 陈仕平 吴丽萍 覃鸿图 罗侠 徐顺东 陈强 见习记者 蒋璐阳)
以海丝文化为纽带,北海还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这座丝路古港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码头上★★,塔吊林立★,货车穿梭,集装箱堆积如山★;海面上★★★,微风轻拂★★★,巨轮往来,国际贸易活力四射……10月29日★,满载烟花爆竹的集装箱车辆陆续驶入北海港石步岭作业区,通过“抵港直装★”模式★★★,货物快速装船出口。
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进一步开放由北至南14个沿海城市★★★,作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重要步骤。
“确实,北海的变化,超出许多人的想象★★★。”说起北海40年前的模样,年届八旬的原北海市建设委员会党委副书记滕尚光打开了话匣子★。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北海抓住国家给予沿海城市的开放政策,实施“土地成片开发”发展战略★,把土地当作商品推向市场。
“无工不富”★★★。对外开放以来★★★,北海便选定了发展工业的路子。但由于北海发展工业的基础太差,很多人一度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新兴产业是拉动一座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北海已作了前瞻性布局,为进一步开放发展积攒更多可能★★。
★★“那时★,整个北海变成一个热气腾腾的大工地,到处都是正在施工的建筑,成片的脚手架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对当时的情景★,已退休的北海市交通运输系统老干部朱日勇印象深刻。
“北海以广西最小的市域面积,创造了广西第二大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第三大的规上工业总产值★,成功甩掉了‘无产业支撑’的帽子★★,还坐稳了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头把交椅。”广西宏观经济学会会长、首席专家苏腾认为,北海工业已成为广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一座新兴工业强市正在加快崛起。
全区上下,当下最需要做的是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锐意进取★★★,加快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2018年,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北海在全区率先启动‘产业树’编制工作,组织专业团队按图索骥、精准招商,掀起新一轮产业发展热潮。”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罗磊介绍★★。
为此,北海决定一手抓政府机构改革,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等待“低谷起飞”。
从此,作为广西唯一入列的城市,北海站到对外开放的前沿★,开始了意义非凡的旅途★。
40年来,北海先后建成深水港口、全天候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服务农村群众的便捷地方路网,成为中国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机场★、铁路、深水码头和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网络的城市★★★。
良巢引得凤来栖。一大批如北港新材料、惠科电子这样的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北海,助其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18年起,工业总量连续6年稳居全区前三;北海工业投资近5年保持年均31.3%的高速增长;2021年至2023年,北海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年均52.3%。
“铁山港虽然是天然良港,但那时海上来往的都是小船小艇★,陆地上是一大片的甘蔗地、木薯地、花生地。”1993年,时任铁山港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现已70多岁的吴卢金记忆犹新。
2018年,《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后,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有了质的提升,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个零废弃海岛★,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
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的引进★★,填补了广西大型海洋能源及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空白★★★。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和海洋风电装备门类最齐全★、年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
利用开放政策和平台的优势★★,北海积极拥抱世界,与全球165个国家(地区)贸易往来频繁,★★“2023年★,全市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371.1亿元★★★,创历史新高。”北海市商务局外贸科科长吴伟对记者说★★★。
★★“可看到绚丽多姿的‘海底森林★★’★★,令人陶醉。”贵州游客钟晓对那片晶莹剔透的海水恋恋不舍,★★“下次假期,我还要再到岛上看鲸鱼、拍珊瑚。”
★“目前,北海市299项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结时限从24.2天压缩至3.5天以内★★★,效率提升85%★★。★”北海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书记朱学军告诉记者。
“这对北海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朱日勇甚是感慨,★“当时北海经济总量很小,建港时有很大一笔资金由市财政出,自己投钱建港在全国几乎是没有的。”
9月18日,位于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内的华电蓝水项目建设现场,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海工重器带来的震撼:一台国内风电行业最大的龙门吊巍然耸立发运场上★,赶着交付首批订单——发往海南儋州的8套吸力筒导管架★★。
工业兴★★,百业兴,北海的向海经济跑出“加速度★★★”★★。据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84年的5★★.16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750.9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了82倍。
由于没有深水泊位,大宗货物进不来。一些外轮因无法停泊★★★,只能改道奔向湛江。
涠洲岛距北海陆域约25海里,过去因交通不便几近“养在深闺人未识★★★”★★。自2011年进行旅游区开发后,涠洲岛进入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北海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全国最高水平★★★,持续推动营商环境领域改革创新★★,形成一系列有影响的改革品牌和改革经验。该市推行的“一站式”竣工验收改革入选“全国百佳营商环境案例”,“七环相扣”并联审批改革入选国家发改委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国典型案例★★。
“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今年5月实现试投产,目前企业生产的海上风电装备占到全国市场的35%。”该项目副总经理窦建军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北海实施的“生态立市”战略★★,不仅让银滩发展提档升级,也让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魅力剧增。
一个一个“当下”走过来,串起历史。1984年至今,北海以广西最小的市域面积,创造了广西第二大规上工业增加值、第三大规上工业总产值,成功甩掉了“无产业支撑”的帽子,坐稳了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头把交椅。其间,有太多的“当下”需要把握★。
在“硬实力”方面,北海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对外大通道★、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向海交通枢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
在他看来★★,铁山港取得长足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更得益于北海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北海营商环境建设经历了从1★.0到6.0版本的迭代升级,当前正在推进的6.0版本,重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北海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何如青说★★。
正因为北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至2023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4年排名全区第一,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连续两年排名全区第一。
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的企业。厂房内★★,一卷卷不锈钢卷整齐码放,等待装船运往佛山等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旅游产品更具吸引力。今年1—9月,北海接待国内游客4370万人次,同比增长9★★.02%★★★;实现旅游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9★.96%★★★。
港口的发展,背后是产业的支撑。为发展壮大临港工业,北海在铁山港设立工业区★★★,推动港口与产业同步发展。
过了一山再喜登一峰,跨过一沟再欢越一壑。多年以后再回首★,曾经的每一个★★“当下”★★,都记录着我们是否不负使命、不负历史★★★、不负人民。
北海以长远的眼光规划建设城市★★★,七纵七横14条主干道支撑起城市运转的轴线条(段)断头路,构建成了★★“小三纵三横★★★”路网★。道路呈“井”字形,条条都能通向大海,成为这座滨海城市的一大特色。
石步岭作业区是北部湾最繁忙的港区之一★★,货物年通过能力达780万吨★★。而40年前,这里却是一片寂静荒滩。
1984年至今,北海城区面积从9.3平方公里扩大到111.24平方公里,增长近12倍;城市常住人口,则从16.7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14万人。